图片
图片
作者 :儒风君
《随园诗话》中讲: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”
人一生必不可少的两件事,除了读书,便是行路。
旅行就如同读一本无字之书,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。
若有假期闲暇,不妨出门游山玩水去,见证旅行的力量。
01旅行,动养身体
《吕氏春秋·尽数》有言: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蝼,动也。”
年纪越大越明白,运动和不运动的人,身体截然不同。
爱运动的人,身强体壮,生机勃勃,可比同龄人年轻数倍。
久坐不动的人,体内生态系统则犹如一潭死水,免疫力低下。
平日里大多数人都是公司家庭两点一线,除了步行,几乎没有时间进行中高强度锻炼。
旅行虽然消耗体能,但无论户外登山,还是观光逛街,都能舒展四肢,提升心肺,增强体质。
台湾著名出版家詹宏志嗜书如命,每天不是读书,就是写作。
经年累月的伏案久坐,他患上了高血压、高血糖等多种慢性疾病。
于是,詹宏志请在医院上班的朋友帮忙推荐几个调理专家。
了解他的身体情况后,朋友给了他一个建议:有空多去爬山。
詹宏志半信半疑照着去做,没过多久,他就感到身体轻盈许多。
后来,他更是开启了长达十年的环球旅行,健康状况也一日好过一日。
《晋书》有云:“登山涉水,不知老之将至。”
当旅行作为一种运动方式,就是与岁月相抗衡的绝佳武器。
图片
02旅行,滋养心灵
美学家蒋勋说:“在一个环境里待久了,不但爆脑浆、爆肝,还会变得'僵化’与麻木不仁。”
很多人心态差、能量低,皆缘起于在固有环境中压抑太久了。
而旅行的意义,不只是身体的移动,更是心灵的触动。
不一定要花大钱,也无需长途跋涉,只要感知清风拂面之妙,阅览山川湖海之美,心灵便可得到无穷滋养。
建筑大师贝聿铭,中年以后工作日益繁重。
每当身心俱疲时,他便会选择外出旅行释放压力、舒缓心情。
即便是前往郊外漫步于河流与田野之间,尽情沐浴阳光,细嗅泥土芬芳,也能让他感到无比惬意安然。
回到家中,一切烦恼郁闷皆烟消云散,精神面貌焕然一新。
身处美好的环境,自会滋生出美好的心情。
如果繁忙的生活工作让你不堪重负,何不出门走一走。
心灵疗愈了,心境开阔了,心态阳光了,人生自然就顺了。
03旅行,富养见识
新东方俞敏洪曾说:“出发前我还是我,回来后我还是我,但已经不是我。”
世界这本书,不旅行的人,只读了薄薄的一页。
多出去走走,领略自然风光,体会风土人情,才能拓宽认知,富养见识,遇见更辽阔的自己。
俞敏洪就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。
读大学时,口袋里捉襟见肘,他就一路“穷游”。
从北京出发,去了泰山、南京、南山、九华山等地,遍览南北风光。
工作后,不管行程多紧凑,他每年都会抽时间到国内外各地看一看。
他在旅行中学会了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文化与观念,更好地与这个时代相拥,与此同时也为自己的事业助力。
诗人北岛说:“一个人的行走范围,就是他的全世界。”
若想有丰富的见识、开阔的格局和远大的格局,必须行走更远,体验更多。
图片
04旅行,颐养性情
《老老恒言》中说:“扶杖逍遥,尽可一抒沉郁之抱。”
一个人只活在眼前的世界,就容易郁结于心,性情狭隘。
时常为一点小事而纠缠内耗,看什么都不顺心,伤己又伤人。
出门见河山大好,方能渐渐懂得:世界如此美好,何必如此暴躁。
毕淑敏曾在书中分享过一位患者的故事。
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女白领,有点风吹草动就能在心里掀起轩然大波,吃了许多药都不管用,于是找到毕淑敏做心理咨询。
听完症状后,毕淑敏建议她,可以尝试去旅行。
一开始,女白领表示对旅行提不起兴致,但在毕淑敏的强烈推荐下,还是出发去了海南。
出乎意料的是,一个月后归来复诊的女白领,整个人都变得神采奕奕。
她迫不及待地向毕淑敏分享自己旅途中的见闻。
遇到台风,狂风暴雨,惊天骇浪,她由衷感受到生命可贵。
随后,她去了西北,大漠无垠,群星闪耀,她深刻明白了生活美好。
就这样旅行一段时间,她的性情变得豁达开朗,抑郁症竟然不药而愈。
于旅行中,识得乾坤之大,悟得天地之宽。
如此,才知人这一生除了生死无大事,与其困于名利得失,不如看淡看开,自在自得过一生。
文末点亮小红心,鼓励下儒风君!
3秒加星标,儒风大家抢先看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盈辉优配-配资优秀炒股配资门户-炒股的杠杆平台-上海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